动漫之家
  1. 动漫之家
  2. 其他小说
  3. 为人民服务[快穿]
  4. 42、六十年代好种田(捉虫)
设置

42、六十年代好种田(捉虫)(1 / 2)


三江农场的农学夜校就是从一本英文农学杂志开始的。

田蓝先是给学生们详细讲解文章内容,然后又趁机暗搓搓地夹带私货,自?己编写相关内容,以让大家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方式,疯狂输出。

刚开班的时候,过?来?上课的只有这群大学生。后面进行了不到一个礼拜,就有中?学生也跟着?跑过?来?了。

倒不是大家求知?若渴,都是从学生时代过?来?的,谁还不了解谁呀。假如没老?师看着?单凭学生的自?觉性,你指望他好好学习?做人还是要直面惨淡的人生比较现实。

大家之所以跑过?来?,是因为小礼堂的环境好啊。左右窗户一开,过?堂风一起,哎哟,那叫一个凉快。

在夏日炎炎似火烧的三江平原,大晚上的有这么一处纳凉圣地,实在太?棒了。

事实上其他农场职工也想进来?乘凉,但现在虽然搞文化运动,可?广大职工对于大学生还是有本能的畏惧,或者说是对知?识的敬畏,总不好意?思?打?扰人家读书人。

于是能够厚着?脸皮堂而皇之跑进来?乘凉的只有中?小学生了。

田蓝才不管他们是来?干什么的,来?了就是她的人。来?了就不准调皮捣蛋,来?了就必须乖乖坐在位子上,听?姐姐上课。

听?不懂英语没关系,那就好好听?中?文。姐姐会用中?文再仔细讲一遍的,谁不认真听?讲,喊你起来?回答问题,你牛头不对马嘴。那么对不起,自?己站墙角。

对,你没听?错,就是站着?听?课。省得?你小风一吹就打?起盹来?,直接把课堂当成了卧室。

即便她如此凶残,广大中?小学生还不敢呲牙。因为无论搞运动还是搞活动,大学生们都能直接碾压了他们。农场的小孩还不敢逃跑,因为只有待在小礼堂上课,他们才能免于晚上还得?帮家里干活的命运。

比起大晚上的满头汗不停地干活,显然是坐在小礼堂里吹清凉的晚风舒服多了。

中?小学生们跟着?吹了一个礼拜的晚风,上瘾了,舍不得?走。

可?是田蓝的课堂却要转移阵地了。

为什么?

七月暴雨天气过?去了,大家也种?完了稻子,栽完了空心菜,没有继续留在农场的迫切必要了啊。

况且雨都停了,你们还不上山赶紧去改造冷浸田吗?难不成你们放弃了这一季的麦子,准备等明年春天再种?稻子吗?

不能,坚决不能。

虽然大家打?赌打?输了,也吃到了南瓜和蜜瓜,但大学生们是有自?尊心的,他们还记得?自?己说过?的话。

改造冷浸田,为整个三江农场增加万亩良田。

八月烈日红似火,刚好方便新翻的垄田好好晒晒太?阳,等到十?月份可?以播种?小麦。

大学生们是干净利落,连新修好的营房都顾不上住一天,直接收拾了东西出发。

中?学生和小学生们却傻眼了。他们走了,那自?己怎么办?不用上课了,家里肯定会抓着?他们大晚上也要干活的。

这群娃眼睛珠子咕噜噜转了一通,立刻有了决断。他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伟大领袖所说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真谛,决定要深入学习农业知?识。在劳动中?学习,在学习中?劳动。

大学生们集体想翻白眼。瞧瞧这帮崽子,瞎话张嘴就来?。他们还好好学习农业知?识呢,一个个分明就是冲着?果?干来?的。

这果?干从何而来??当然是宁甘农场。那帮知?青也不晓得?对三江平原有什么误解,啥东西都给田蓝寄。

就说这果?干吧,回回都是一大包。三江平原好歹是鱼米之乡,难不成还少了她一口果?干吃。

好吧,其实是真的少。

倒不是三江平原种?不了果?树,而是现在实行的是集体经济,山上地上种?什么东西都是计划好了的。

在以粮为纲的时代,在林木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的时候,水果?作为非必需品,还真没多少生长空间。

正因为如此,田蓝的果?干就分外受欢迎。课堂上多少小孩踊跃举手,就是冲着?回答正确了之后奖励的果?干。

现在他们为着?一口吃的,不惜要求上山跟着?一块儿干活。田蓝能拒绝吗?当然不能。

她怎么可?以打?击孩子们对于农业事业赤诚的心呢?学农事业必须得?安排上。

只不过?这么多人跟着?一块儿上山,吃饭住宿是大问题。她无力解决,得?农场出面。

农场倒没纠结,直接大手一挥准了。反正家长们也鼎力支持。

八月不是农忙时节,现在学校又不上课。放这些孩子在外头瞎玩,搞不好哪天下河游泳时就淹死了。还不如让他们跟着?知?青去干活,最起码的,可?以混个一日三餐。

既然如此,农场索性大手一挥,直接让大孩子带小孩子,省得?他们闹腾。

大家顿时挺高了胸膛,雄赳赳气昂昂地跟随队伍往山上去。

老?职工们扛着?锄头下地时,瞧见他们神气活现的样子,还开玩笑道:“你们这是给自?己找好老?师了?”

好几个小学生立刻喊:“对,我们找的是根正苗红的好老?师。”

田蓝就假装没听?见,他们能不举着?领袖的画像走在太?阳底下,她就谢天谢地了。实在是直到现在她碰上这种?情况,仍然感觉好尬。

老?职工哈哈大笑,有人主动问田蓝:“小田,前面那些高粱是不是你种?的?我的天啦!你这个高粱两极分化啊,左边老?高老?高,比右边高出一半呢。”

大中?小学生们立刻来?了兴趣,全都追着?问:“真的?”

“那当然了。”先前提问的人伸手一指,“不就长在那边吗?你们自?己过?去看一眼就知?道了。你用的什么肥料啊?这个甜高粱怎么长这么高?”

田蓝眨了下眼睛,笑道:“秘密!现在还不到收获的时候。等开始收割了,它能长更高。”

学生们已经等不及,集体朝着?实验田的方向跑。

大家还没走到田边,就瞧见高高的甜秸秆。

哇,好大一片青纱帐,郁郁葱葱的,被夏天的风吹得?微微摇晃。那长长宽宽的叶片舒展开来?,姿态惬意?的很。

在三江平原,甜高粱又被称为青甘蔗。有自?留地的人家偶尔也会种?上一些,主要给小孩当零嘴。

田蓝挺大方的,她直接掰了高粱杆子,分给大家尝尝味道。

“现在还不到最甜的时候。等到秋天,它的糖分贮存的更多,你们就会发现它比甘蔗还甜。”

不过?现在大家咀嚼着?甜秸秆,就感觉这甜度已经相当可?以了。

田蓝还在滔滔不绝地介绍:“甜高粱的用途很多,它上面能结籽,就是高粱米。下面的秸秆可?以用来?榨糖或者发酵做饲料,猪牛羊都爱吃。其中?榨糖剩下来?的渣子可?以发酵用来?酿酒,酿酒剩下的废渣还可?以生产纸张,造纸剩下的废弃物又可?以提炼做固沙剂,用来?改良沙漠。”

大家听?到这里,立刻敏感起来?。呀,又是沙漠。三江平原,鱼米之乡,哪儿来?的沙漠?她心心念念的还是大西北吧。

田蓝落落大方:“大西北的条件比不上三江平原,那里缺水,只适合种?植耗水量不多的作物。其中?甜高粱具有一定的耐盐碱性,耐贫瘠干旱,所以适合在宁甘地区生长。同时,宁甘地区畜牧业发达,需要大量的牛羊饲料,甜高粱刚好可?以填补空缺。”

高卫东他们听?了就心里头挺不是滋味。要说这人也来?三江平原好几个月了,怎么就一点点归属感都没有呢?张口闭口还是大西北。

他立刻转移话题:“你这两边的甜高粱是不同的品种?吗?为什么会长得?差别这么大?”

打?个不恰当的比方,这两片高粱摆在一起,感觉就像儿子跟爸爸,身材差别可?真大。

田蓝笑了起来?:“是同样的种?子,不过?这边经过?了特殊处理。现在你们还看不出来?,等到秋天玉米和稻子收获的时候,你们就能瞧出两边的不同。它们同样是有一部分经过?了特殊处理。”

众人立刻来?了兴趣。这些种?子是喝了王母娘娘的琼浆玉液吗?一下子窜出这么高,也太?神奇了吧。

不对不对,她肯定是偷偷用了进口尿素。

他们农场种?地瓜示范田的时候,就暗地里用的尿素。一个地瓜足足18斤重呢。哇,当时将军抱着?那大地瓜拍照片,效果?可?轰动了。

田蓝惊讶地挑高了眉毛。尿素有这么神啊?18斤重的地瓜,那赶得?上一个大南瓜了。可?见所有的肥料都是最开始用的时候效果?最好,等到时间久了,慢慢的,植物都麻木了。

她笑着?摇头:“没用,不信你们问他们。我们可?是打?赌的,说好了两边地里谁都不能用化肥。我用的是生物菌肥,5406菌听?说过?没有?我这肥料跟它是相同概念,只是品种?不太?一样而已。两边都用了,都增产,所以关键点还是在种?子的处理。”

她越是这么说,大家的胃口被吊得?越高。众人都不急着?上山了,全都追在她边上问:“到底怎么处理呀?”

田蓝没有直接给答案,反而开始跟他们东拉西扯。

“曾经有位搞水稻研究的人做过?一个梦。梦里面,水稻长得?像大树一样高,又粗又壮,结出来?的稻穗就像高粱穗一样又粗又长,那稻子呢,一颗颗的跟花生米一样大。”

众人都惊呼起来?,还有小学生激动地又蹦又跳:“真的吗?要是真这样的话,咱们种?上一棵就够我家吃一年了。”

田蓝笑着?点头:“差不多真够吃了。”

那小学生激动得?脸上红扑扑:“那咱们就种?这样的稻子呀,那多省事。树上年年长果?子,种?一棵可?以吃好多年呢!”

农忙的时候,农场小孩都要下田干活的。栽秧是什么滋味?只要体会过?一回,就不会再愿意?来?第二趟。

人群里立刻发出嗡嗡的声音,对啊对啊,种?树就不用年年栽秧了。

好些人盯着?田蓝问:“你有种?子吗?你怎么不拿出来?用?”

田蓝摇头:“我没这样的稻种?,事实上,现在全世界可?能都没有。”

众人感受到了被戏弄的愤怒,没有,那你说个毛线啊。

田蓝正色道:“现在没有,不代表以后肯定没有。就好像上万年前,我们的老?祖宗驯化野生稻开始人工种?植的时候,可?能完全没办法想象一棵稻上能长这么长的稻穗,有这么多粒种?子。我们今天吃的水稻、小麦、高粱、玉米、地瓜以及各种?各样的蔬菜水果?,都是经过?无数次选种?育种?得?到的结果?。比方说茄子,最原始的茄子长出来?的果?子只有你的小拇指粗细。但是经过?一代代的选种?育种?之后,我们现在吃的茄子就已经这么粗了。”

学生们已经不耐烦听?她东拉西扯,焦急地催促:“那你说水稻树要怎么种?出来??”

田蓝笑眯眯的:“别着?急呀,你们又没了解过?这方面的知?识,我不给你们摊开来?讲你们也听?不懂的。”

于是大家只能耐下性子听?她鬼扯什么外国有一种?巨树有100米高,直径达到了10米。之所以它会变成现在这样,是因为在漫长的历史?进化中?发生了突变,所以才如此巨大。

所有的生物之所以会成为现在的模样,都是它们适应自?然条件变化的结果?。

橘生淮南则为橘,橘生淮北则为枳。同样的种?子种?在不同的土壤里,长出来?的味道都不一样。

大家点头,她说的似乎有点道理。

田蓝看了一圈,感觉火候差不多了,就不再满嘴跑火车,而是切入主题:“自?然条件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偶然性,极端变化下留下的结果?也是散落在世界各处,想要寻找十?分艰难。我们做育种?工作的,除了四处挑选已经有的种?子进行进一步培育工作之外,还要人为的创造模拟出自?然条件变化。而这种?变化又分成物理化学不同的方法。像秋水仙碱诱导植物多倍体的产生属于化学方法。像我应用的极低温诱导种?子变化,就是物理手段。”

等等,极低温诱导,这是什么意?思??

田蓝笑道:“就是在极度低温的环境下,迫使种?子内部发生变化,产生变异遗传,来?适应极端环境。这样的种?子种?下去之后就会形成变异植株,如此进行筛选,可?以做进一步的育种?工作。”

大家听?得?似懂非懂,只觉得?好神奇。就这么冻一冻,就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?那也也太?绝了。

田蓝的眼睛笑成了月牙儿:“生物有无限潜能,生命为了延续下去,可?以迫使自?己发生各种?变化来?适应。就好像我们人一样,生命的延续历史?就是生存环境的变化历史?写照。所以说,育种?工作就是在触摸生命变化的历史?。感兴趣的同学,后面可?以加入我们育种?工作小组,专门做各种?优质粮种?的栽培。”

好些小学生都激动起来?,他们还惦记着?那棵水稻树呢。

既然冻一冻,高粱都能长这么高这么大,那么是不是多冻几回,水稻就能长成参天大树了?那可?太?棒了。

田蓝摇头,直接打?消他们的痴心妄想:“育种?工作没有大家想的这么简单,得?到一种?可?以稳定遗传的新品种?,起码得?花上七八年乃至十?几几十?年的时间。在这个过?程中?任何意?外,比方说搜集到的种?子被人拿去喂鸡了,那么就会前功尽弃。”

小学生队伍里爆发出哄笑声,好几个人都推搡着?一个男孩,嘿嘿地笑:“被你妈拿去喂鸡了。”

那被揶揄的男孩完全看不出当晚的戾气,还涨红着?一张脸强调:“我家的鸡都被杀了。”

他妈是哭的很伤心,但他自?己没啥感觉。因为他家鸡生的蛋都是用来?换盐换针头线脑,也吃不到他嘴里。

至于他妈天天拍着?大腿哭天抢地,她哪天不哭着?强调自?己被欺负了啊。他听?多了自?然也就麻木了。

田蓝看了眼那个男孩,当真不知?道该说什么,索性主动询问:“那你要不要一块儿去培育种?子?”

周围人哄笑起来?,集体撺掇他:“你去你去,你的种?子,你妈不敢让鸡吃。”

男孩懊恼的很,气急败坏地强调:“我们家都没鸡了。”

可?惜他没吃到那些鸡,都被农场拿走了。

不知?道是不是耻于与之为伍,旁边的大学生们主动转移了话题。

高卫东指着?玉米杆子问:“玉米又是怎么回事?这边的玉米杆子比这边的矮小啊,还长得?这么密。你这是不打?算结玉米,直接长杆子了吗?”

他这一说,其他人才注意?到两片玉米地的特殊之处。还是一大一小一高一矮,只不过?那小的矮的并非跟平常的玉米一样,而是格外低矮些。

嗐,可?真是的,这样的玉米又有什么用?长得?这么弱小,到时候怎么结玉米棒子呀?

田蓝伸出了手指头,示意?大家看:“你们瞧,我的大拇指是不是很有力气?但是,来?一位高小的同学,我们比划一下,你用你的拳头来?抵我的大拇指。”

结果?在场的高小学生个子都跟她差不多。即便比她矮的,人家的手伸出来?也不比她小,完全没有对照效果?。

大学生们都笑喷了,这个小初中?生平常一直在他们面前充老?大,关键时刻就漏气了。

田蓝咬咬牙,决定转换思?维。

她伸手招呼高卫东:“你过?来?一下,伸出你的大拇指。大家看到了吧?他的手比我大很多,他的大拇指也很有力气。但是,当我的手握成拳头,去跟他的大拇指对抗,谁输谁赢?”

众人看着?,开始起哄:“是他让着?你的。”

田蓝哭笑不得?:“你们自?己试验一下,看需不需要相让。团结就是力量,一根手指头再有力气也不是一个拳头的对手。同样的,我们来?看这片玉米地。这些玉米杆子大家都看到了,低矮瘦小。但与此同时,正是因为它这个特点,所以同样面积的土地上,就能种?植下更多的玉米。这样结果?是什么?我们做一道数学,假设普通玉米一棵能结二两玉米,一亩地可?以种?植2000棵,那么产量是多少?”

这个题目挺简单的,就连高小的学生都能喊出声:“400斤。”

“好。当玉米变得?又矮又小,那他一颗只能结一两半的玉米,但是一亩地可?以种?下3500棵,那么它的亩产量又是多少?”

这题有点难度了,因为他们手上没有草稿纸,1.5×3500需要一点点时间才能得?到答案。

高年级的学生们就展现出自?己的优势了,高卫东率先给出答案:“525斤。”

田蓝笑着?点头:“没错,结果?就是增产了125斤。正常情况下,如果?玉米的品种?选择得?当的话,这个增产值可?以达到30%以上。”

她没夸张,这个时代的玉米一亩地能长2000株就算是密植了。老?电影里的玉米地稀稀疏疏的,两棵玉米之间能停一辆自?行车的场景不是田主疏于料理田地,而是种?子只能长成这样。

在应用新品种?之后,她说增产百分之三十?已经相当保守,达到增加一半都有希望。加上生物菌肥的合理利用,产量翻倍很正常。


设置
字体格式: 字体颜色: 字体大小: 背景颜色:
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