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漫之家
  1. 动漫之家
  2. 其他小说
  3. 千金侯
  4. 32、早朝
设置

32、早朝(1 / 2)


因着谢如盈昨夜的梦呓,楚瑜上朝时总忍不住打量着站于文官列伍前的毅王。毅王赵焕远乃是当今圣上的异母兄弟,是敬惠皇太后的亲子,更是如今唯一一位还留在京都城内手握实权的王爷。

当年包括太子在内的“四王争位”在京都城内惊起一片腥风血雨。

先帝重病弥留之际,皇长子端王破釜沉舟,领着三千私兵封锁了皇宫,使得皇城内无人能进更无人可出。又以太子和后宫娘娘们的性命为要挟,逼迫先帝写下传位诏书。

太子荒淫无度,长期沉溺酒色,哪里是端王的对手。在东宫看着兵卫手中滴血的刀害怕得失禁了,口口声声喊着“父皇救命!”却不知那时的先帝已经瞪着眼驾崩了,死不瞑目。

而诚王则带着他羽翼下的官员跪在正德门前,大斥端王不忠不孝、违逆天命,奈何没有足够的人手连皇宫的门都进不得。

那时还是静妃的敬惠太后有法子向宫外传递消息,然而她自己的儿子才出宫立府不久,座下门客寥寥无几,此时要他进宫无异于送死。于是静妃只得在剩下的两位中选择其一。睿王行事低调,从不显山露水;诚王虽素有贤才之名,但他与端王、太子针锋相对多年,却少有占得上风的时候。

若是要赌,也要赌赢面大的。

静妃所住的琼华宫有一池活水与护城河相通,她派了一个善水的太监泅水出宫,偷偷前往睿王府报信。另一边她也不忘向端王投诚,可惜当时的端王已经杀红了眼,半步不离先帝的寝宫,更没有将一个后妃放在心上,一剑便将传话的太监给杀了。

众人只道大局已定,走了一步险棋的端王就是来日的新皇了。却不料京都城南郊异军突起,睿王率领数千大军身披战甲沿着长道直入皇宫,战力强悍,进皇宫如入无人之境,所向披靡。

睿王在接到静妃的消息时就知良机已到。

两月前先帝缠绵病榻时,就有探子来报说端王与皇城的都护卫私下走得极近。那时睿王就已有了猜测,并且联系了在北疆的楚瑜。楚瑜率先挑起了与北昊国的战火,指挥各营大军作战,并从北边各州运输粮草,却其实在暗度陈仓,将数千亲军混入散伍之中分批调度回京都,隐秘于南郊的训兵营里。

沙场之军岂是京都城富贵场里养出的士兵可比的?更何况人数悬殊。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。这一战睿王毫不意外地成了赢家。

这场风波也最终落下帷幕。

端王谋逆犯君,自愧于心,于先帝寝宫内自尽,一切余党皆以死罪论处。太子受惊过度,自认为难堪大任,迁出东宫独居幽山。而诚王自新帝登基后,便前往封地西蜀,无诏不得入京。

睿王在朝臣的拥簇下登基为帝,尊静妃为敬惠太后,追封母妃为敏德皇太后。

而不曾趟入浑水的毅王,在敬惠太后的庇护下好端端地笑到了今天,半点血星也没溅上,也可谓是好运道。

毅王虽执朝笏站在前方,却也察觉到身后若有若无的视线,回头一看,就见楚瑜朝他冷冷一笑。他与楚瑜因谢如盈一事而不和,但到底没将心思摆到明面上,这倒是他第一次见到楚瑜如此不加掩饰的挑衅。

毅王刚要反应,就听玉阶宝座上的皇帝突然道,“楚爱卿,你曾言明机府中人手空缺,如今春闱在即,此次科考不如就由你与王尚书负责吧,朕许你于殿试前先选录若干人才。”

皇帝这话一出,不仅毅王将刚刚迈出半步的脚收了回来,连整个大殿都安静了片刻。适才众人争议着今年科举考官的人选,从吏部、礼部到尚书台,把凡是在文人中有些名望的官员皆说了个便,却仍不见皇帝点头。这会儿,皇帝发了话百官反而更看不懂帝王心了。

楚瑜虽说任了明机府的府主,但到底是武将出身。自古以来,哪有武将插手科举一事的说法?

吏部尚书头一个站出来反对,举着牙笏跪拜于大殿中央,高声道,“皇上,此举万万不可。科举乃国家大事,关乎大启绵延的国运,更关乎天下文人书生的命运。定远将军虽熟读兵法、用兵如神,但他不知科举章程,更不知何为试策,如何能为考官?”

“哦?沈尚书你又不是楚卿,怎么知道她不懂科举试策呢?”皇帝大抵上还是听得进朝臣建言的,但在某些事上却一向固执,定下的主意少有改变的时候。这么问着,皇帝便朝楚瑜抬了抬头,示意她出来回话。

楚瑜虽然在早朝时分了心,但多少还听了几句文官对科举的议论,只是她没想到这件与她没有半点干系的事,也能被皇上扯到她的身上来。她只和孙慕德在私下谈论过想从科举中找几个人使,也不知是皇上恰好与她想到一处去了,还是……

当下也不容楚瑜多想了,满朝的眼睛都盯着她,只得躬身出列,说道,“禀皇上,微臣以为尚书大人所言极是。臣不通文墨,也不懂科举。且听闻科举考官可谓当朝进士的座师,臣实在不能更不敢授命。”

皇帝在楚瑜说完后沉默了片刻,再开口时莫名多了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。“朕说了,有王尚书一同负责,楚卿只需为明机府挑选适用人才即可,无须参与批阅一事。”皇帝半点没有收回成命的意思,只当没听见楚瑜的话,大手一挥便在玉案上的奏折上留下了朱批,又指了几个官员道,“……袁侍郎,李侍郎几人任副官,势必将今年的科举办的尽善尽美。”

王尚书是一向站在皇帝那边的,多年来从未见过他与皇帝有意见相左的时候。之前皇帝要建明机府,也是他第一个得了消息入宫进言的,不想也知必然又是满篇溢美赞词。因此不少的官员对他都存有偏词,认为他和史书上蛊惑君主的奸臣逆贼没有什么不同。尤其让丞相看着他如眼中刺,生怕眼前的陛下被此人带歪了。


设置
字体格式: 字体颜色: 字体大小: 背景颜色:

回到顶部